“十三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1、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与能源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
合理的阶段演化,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
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 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 向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历史上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 容缓。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资源效率及重大问题已成为大国之间博 弈的焦点。我国 GDP 约占世界的 8.6%,但能耗占世界的 19.3%,钢铁消耗 量占世界的 46%。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 实现可持续制造。
机械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态势与我 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机械工业经济增长趋缓,结构调整更为紧 迫。机械工业从连续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步入了 8%-10%左右的个位数增 长,数据表明,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一方
面,近年来机械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疲软使企业订货增速明显下
滑而产成品库存大幅增长,各项要素成本上涨,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上升, 原材料价格、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等全面涨价,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 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对机械装备的需求总量,已由持续火 爆转变为持续趋缓。另一方面,创新驱动作为机械工业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的根本动力,随着科技发展与产业的优化升级,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不断健全,行业创新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 率不断提高,机制、管理等软实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机械工业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举足轻重,一方面承担为国民经济
各行各业提供装备的重任,装备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能耗高 低;另一方面由于产业总规模巨大,机械行业的总能耗相当大,占全国能 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也不容小觑。《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将绿色制造列入五 大工程,表明机械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行业内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 式的内在需要,也是提供节能、节水、节材、智能化高附加值节能产品, 为国民经济各行业节能减排保驾护航的外在动力。因此,机械工业也是国 家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十三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 对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具有重要意义。
2、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1)总体情况
2005-2013 年,我国机械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及重点联系企业万元产值 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2009 年,机械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万元 产值综合能耗逐年降低,分别年均减少 10.88%、6.82%。
①生产过程能耗不断下降
铸造行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了高精密近净型、谐波振动消除应力技术,我
国铸造企业在降低能耗和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废旧砂再生利用比
例提高,少数企业正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铸造工厂。 锻造行业:
锻件加热能耗约占锻件总能耗的 20%,热处理能耗约占锻件总能耗的 35
%。“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了精冲压机和冷锻设备、近净型锻造工艺技术。 热处理行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热处理工序综合平均单位能耗减少到 500kWh/t, 热处理规范企业的综合平均能耗已减少到 500kWh/t 以下,先进企业可减少 到 400kWh/t 以下,较“十二五”初期降低 20%;70%以上的热处理设备实 现了微机程序控制;绝大部分真空热处理炉实现了国产化,因优质、低价、
实用,为普及真空热处理生产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压渗碳高压气淬已
成为成熟的高端热处理手段,5bar 高压气淬真空热处理炉和技术已在模具
制造企业推广。
②终端用能产品能效不断提高 工业锅炉:
截至 2012 年底,工业锅炉保有量 62.4 万台,容量近 290 万蒸吨,年能 源消费量约 6.4 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8%。“十二五”期间 重点推广了燃煤锅炉气化微油点火、燃煤锅炉等离子煤粉点火、燃煤催化 燃烧、新型高效煤粉锅炉系统等技术。
电机:
截止到 2013 年,全国电机保有量约 21 亿千瓦,总耗电量约 3.4 万亿千 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 64%,其中工业领域电机总用电量为 2.9 万亿千 瓦时,约占工业用电的 75%截止到 2014 年年底,全国累计实施推广高效、 淘汰低效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 4000 多万千瓦,高效电机市场占有率由 3 年 前的不足 3%提升到目前的 17%左右。“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了伺服电 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技术,永磁涡流柔性传动节 能技术等。
内燃机:
在我国内燃机的石油消费量约占石油总消费量的 66%,城市超过 50% 的有害气体来源于机动车内燃机所排出的废气。“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 了增压直喷技术,掌握燃烧和电子控制等核心技术,开发直喷燃油系统、 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开展了内燃机产品再制造。
变压器:
截止 2013 年底,我国在网运行的配电变压器总台数约 1530 万台,总 容量约 48 亿千伏安。据统计,我国输配电损耗占全国发电量的 6.6%左右, 其中配电变压器损耗又占到 40-50%。以 2013 年全国发电量 5.32 万亿千瓦 时计算,全国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约 1700 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 2013 年全年发电量(约 1000 亿千瓦时)的 1.7 倍,电能损耗十分严重。“十二五” 期间重点推广了新型高效配电变压器、开展了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变压器 系统应用研究及配电变压器系统经济运行分析研究。
(2)促进节能管理措施不断强化
“十二五”期间,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 节能减排的意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13-2015 年)》,《燃煤锅炉节能 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15-2017 年)》,
《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 术推行方案》,《2014 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 年工业绿 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工 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评估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发布了五批《节能机电装备(产品)推荐目录》、
二批《工业装备“能效之星”目录》、三批《高耗能落后机电装备(产品) 淘汰目录》及《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 年本)》。
上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机械工业节能工作。
(3)机械工业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无庸讳言,机械工业节能工作在进步过程中,与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
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期望,仍有大的差距,除了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难度
大、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少等原因外,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自主创新能 力不足、新技术采用率低、工艺与加工装备水平落后、行业能源管理监督、 监测不完整、相关标准体系有待健全等多重要素也是原因所在。
3、实施节约能源、绿色发展任务艰巨而紧迫
(1)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高、任务重
《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到 2020 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 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 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
(2)绿色发展已成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 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 内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
色壁垒。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必须加快提升我国机械工业节能技术装备和节能服务水平
(3)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11-2014 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机械工业实现了产销和 效益的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面 对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机械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特别是利润增 速加速回落,反映出机械工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断积聚,行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二、“十三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能降耗作为
转变机械工业发展方式、推动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市场 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工艺、装备、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 步,提高机械工业产品能效水平,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提升机械 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基本原则: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程示范、系统节能。 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
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标准引领:能效标准的制修订是推广节能机电设备、淘汰高耗能
落后机电设备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支撑,更 为机械工业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保障。
工程示范:加快实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建设,一方面是对节能减排产
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减排产业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示 范引导,推进机械工业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工程行动。
坚持系统节能:目前,我国工业装备单机的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 不断接近,而工业装备系统的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如工业锅炉系统、电机系统,坚持系统节能技术、管理和工具的推广应用,
将成为提升机械工业节能量的有效途径。
2、主要目标
本着“有限目标,有所作为”的方针,到 2020 年末机械工业节能工作 取得突破性进展。具体目标:
(1)生产过程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18%;
(2)产品节能
——高效节能产品与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 50%;
——燃煤工业锅炉系统运行效率现有基础上提高 5%-10%;实现燃煤工 业锅炉系统运行效率达到 80%;
——工业窑炉运行效率现有基础上提高 5%;
——电机拖动系统运行效率现有基础上提高 5%-10%;
——中小电动机产品中能效“领跑者”(能效指标达能效标准中 1 级能 效指标)达到 7%;
——风机产品中能效“领跑者”(能效指标达能效标准中 1 级能效指标)
达到 18%;
——泵产品中能效“领跑者”(能效指标达能效标准中 1 级能效指标) 达到 15%;
——压缩机产品中能效“领跑者”(能效指标达能效标准中 1 级能效指 标)达到 20%;
——内燃机油耗现有基础上降低 5%。
(3)建立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体系
——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建立节能服务体系。
三、“十三五”机械工业节能重点任务
1、积极推进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工程 机械工业产品大部分涉及能量转换,其中终端用能装备更是量大面广,
能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节能工作深入推进,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的难度加大,节能的任务更加艰巨。迫切需要推进能效提升工作,在节能 技术装备创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1)积极实施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
对于量大面广的终端用能设备,实施能效对标和系统能效提升计划, 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全面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 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有效减少碳排放,为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已经开展了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能效提升计划,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 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将延伸到风机、泵、电焊机、干燥设备等产品。
(2)培育节能科技创新能力,突破重大关键节能技术。 结合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总体布局,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能科技研发和产 品设计队伍,打造节能科技创新的智力优势和人才高地。
围绕节能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材料、技术和装备,积极吸纳财政金
融和民间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节能科技研发攻关,突破核心技 术瓶颈,掌握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大规模推广节能产品和装备奠 定科技基础。
(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
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节能产品装备 和节能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 综合体系,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2、发展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 重点发展:冶金行业工业过程烧结余热、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回收与热
能的综合利用技术,高炉、转炉、焦炉等煤气发电以及利用蒸汽轮机驱动 技术与装备,大型高炉用离心鼓风机、高炉顶压与烧结余热能量回收联合 发电技术与装备,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回收再利用的 高性能大型压缩机成套技术与装备,螺杆、蒸汽透平膨胀和液力透平等工
业过程余热、余压回收与余能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煤层气、页岩气的回
收利用技术与成套机组的开发,高级环保节能污泥脱水技术与装备。
3、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
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
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协调优化。为此,在全生命周期内抓好抓实如下环节:
开展机械工业产品生态设计。 构建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推进机制,制定一批产品生态设计标准;构建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开展产品生态设计试点,发布生态设
计产品评价结果清单;开发、应用和推广一批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材料
(产品)。
(2)建立机械工业绿色制造基础数据库 加强绿色制造基础数据积累,建立绿色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引导、
支撑和规范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速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的转
化和推广。
(3)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开发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如净成形工艺、
清洁铸造、无害化热处理及表面强化工艺、环保节能型焊接工艺、切削加 工优化技术、干式切削技术等。提高制造过程中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原材 料转化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实施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实现少 废或无废生产。
(4)开展绿色回收处理。 开发废旧产品资源化与制造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节约了自然资源。特别是面向我国进入装备、汽车和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
期,解决废旧产品资源化瓶颈,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形成。重点发展内燃机、 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重型机床、注塑机等产品再制造工程。
4、加快实施重大节能装备产业化工程 鼓励若干具有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
加快形成节能装备制造集聚优势。通过完善和落实相关金融政策,建立促
进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的绿色融资机制。推动高效电机等节能机电
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和规模化利用。 实施能效领跑者(能效之星)计划,定期公布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空调、 风机、水泵等量大面广终端用能产品目录,鼓励家庭和工业用户购买高效 节能产品与装备。
5、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形成自觉贯彻节能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
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长效节能管理机
制,做到节能工作持续改进、节能管理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
(2)建立节能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机械工业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人员培训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强化行业节能监测 中心和技术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发展行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节能诊断、 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能力。
6、加快能效标准制修订
(1)加快机电设备能效标准编制和修订工作。从量大面广或耗能量大 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标准入手,例如:干燥设备、电炉、农机、塑料机 械、电焊机等设备。
(2)建立能效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能效标准行业中的规范、引领和倒 逼作用。
(3)加快推进工业装备自愿性联盟能效标准工作体系的建立。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市场引导、政策扶持 给达到一定节能量的企业资金奖励或者政策性扶持。奖励企业节能技
术改造,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节能工作的各项责任,并安排必要的资金
予以支持;鼓励企业开发、生产节能减排产品,对于企业围绕节能减排的 科研活动,除享受国家有关自主创新政策优惠外,适当提高优惠税率及其
他优惠政策;出台有利于企业节能工作的融资政策,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
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给予政策性扶持;建议国家 建立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基金,提供融资服务。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 对节能的资金投入。
2、目录导航、扶优限劣 继续编制《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
录》(工业装备),扩大产品范围,加大宣传工作,有力地推动节能环保机 电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继续编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研究如 何开展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及淘汰工作需要的政策支持。
3、中介服务,系统推进
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 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体 系,推动形成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推广应用 链条。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与工程规范的研究制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 推广与产业化应用。
4、计量统计,科学管理
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 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各地区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 度的节能统计体系。要强化对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节 能量认定管理工作。